2004年,韓國從亞洲金融風暴崛起,民間興起一股,『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的討論。2014年,十年後的今天,韓流K-POP行銷全球、三星手機力拼蘋果I-Phone,就連低端產品定位的KIA汽車,也在美國隨處可見。此時,應該不會有人再辯台灣為何不能這個議題。
今年FIBA世界盃籃球賽,是菲律賓於38年後,首次出賽。靠著NBA歸化球員Andray Blatche。在小組預賽跟世界強權阿根廷、希臘、波多黎各、克羅埃西亞等打的難分難解;甚至,以3分之差擊敗了26屆非洲冠軍塞內加爾。國人看到菲律賓在歸化一名NBA當打球員後,瞬間從亞洲等級,進化成能跟世界級列強一搏的實力,也開啟一股,『菲律賓能,為何台灣不能?』的討論。
在討論台灣能不能之前,我們先釐清一個問題,何謂”歸化球員?”歸化球員”,簡單來說,就是”外籍傭兵”。FIBA國際籃總規定,歸化球員需持有被規劃國家的國籍,且被歸化的球員在16歲之後拿到國籍者,只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參加正式比賽。
自從FIBA開放歸化球員參與國際比賽後,對世界籃球的實力版圖造成重大衝擊。但有鑑於國情,各國對於歸化球員的接受度不一,像FIBA世界排名第三的阿根廷就沒有歸化球員,而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歸化剛果共和國的Serge Ibaka。扣除傳統強權,其他隊如烏克蘭,也靠著歸化美籍後衛Eugene Jeter,憑藉其於去年歐錦賽的優異表現,帶領烏克蘭於隊史首度闖進世錦賽。歸化球員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回到主題,這麼多國家在歸化,為什麼,我們無獨有偶的要參考菲律賓的案例呢?
首先,身為亞洲球隊,菲律賓跟台灣有諸多相似之處,兩個球隊的球員身材同樣矮小,菲律賓此次參賽的球員中,本土球員僅有兩名身高超過200公分,有六名球員不到190公分,身材為參賽28之球隊中最矮小的。再來,兩隊的主力球員,皆以一至三號的鋒位為主,這些球員的共同特點是體能不如歐美球員,但基本動作熟練、速度快,外線投射能力強等。此外,兩隊的進攻均靠著大量的切傳與導傳來找出最佳空檔,並靠著快攻反擊來獲得分數。而兩隊同樣存在缺乏一名強而有力的四、五號內線球員,能夠在提供穩定的籃下取分,拼搶籃板,並提供給隊友更多二次出手的機會。
整合以上的資訊,菲律賓選擇歸化Andray Blatche,六呎11吋210公分,28歲正值當打之年,2013-2014球季效力於NBA Brooklyn Nets的中前鋒。Blatche的特點是能裡能外、球風靈活,不用大量持球就能夠替球隊建功。今年世錦賽預賽五場,Blatche平均得分22分得分榜前五,13籃板獨佔鰲頭,對菲律賓的戰力,影響巨大。
菲律賓能有效個使用歸化球員Blatche,我們台灣,到底能不能呢?
第一個要考量的因素,就是錢。傭兵就是靠替所規劃的國家打球來賺錢。據傳聞,光這兩個月的訓練跟正式出賽比賽,Blatche就收到不低於一百萬美金的酬勞。雖然菲律賓的國民所得低*註1,但全國對籃球的狂熱,Blatche說的最傳神: “It’s like everybody in the Philippines — they breathe, sleep, and eat basketball. 『好像每個在菲律賓的人,他們呼吸籃球、打籃球到睡著,甚至瘋狂到吃籃球的地步。』籃球是菲律賓的國球,大眾對籃球無比熱情,他們願意也肯砸大錢來投資在自己的籃球隊上。而光是這點,我們就望塵莫及。拿台灣第一個歸化的美籍球員Quincy Davis為例,六呎八吋203公分,31歲主打內線。不含獎金,他一年替台灣出賽所領的薪水是24萬美金,還比不上Blatche打工兩個月的四分之一,沒有錢,NBA等級的球員怎麼會甘願冒著受傷的風險來替一個全然陌生的亞洲國家打球呢?
第二個考量,則是球風。在歸化Blatche之前,菲律賓一直都是靠歸化球員Marcus Douthit打籃下,Douthit六呎11吋,曾短暫替NBA Los Angeles lakers效力,球風走陰柔路線,低位動作扎實,中距離準確。Blatche跟Douthit打法相似,不同的是,Blatche更年輕,活動力更好,射程更遠、能力更強大。而我們的Q(Davis綽號),在國際賽的表現非常好,常常能靠著超高的命中率獲得雙十的成績,若想升級,只能從比他更高的內線球員來著手。值得思考的一點是,雖然Q非籃球一級名校出身,也沒有打過任何一場NBA球賽,但他扎實藍領不貪攻的球風,跟中華隊就是特別的對味。
第三個考量,配合度。菲律賓總教練Chot Reyes在歸化Blatche前,曾擔心過球員相處跟配合的問題,Blatche堂堂一介NBA球員,在Nets同隊隊友是NBA Allstar等級Derrick Williams、Joe Johnson、Paul Pierce、Kevin Garnett等,現在要跟一群名不見經傳,且實力離NBA有一段差距的菲律賓PBA球員,難保不會有配合不起來,或是不信任隊有能力,導致獨幹的問題產生。此外,Blatche在NBA曾有過一連串離經叛道的歷史,也讓人不禁懷疑,他能否乖乖地跟這隻國家隊隊友好好相處,融入配合,專心打籃球。結果是,他跟隊上的球員不僅相處融洽,且在短時間內就培養出革命的情感。而我們自家的Q呢?已經被任命為新一屆的台灣隊長,甚至還在瓊斯杯的球員宣示上用臺語宣示,光配合度這點,Q做的已經好到不能再好了。那麼,下一屆新一任的歸化球員,哪個有可能Q的配合度呢?
最後一個考量,台灣的籃球,到底是要朝哪個特點發展?韓式籃球?美式籃球?歐式籃球?甚至於,菲律賓式籃球?不同的球風會造成我們對於歸化球員有不同的要求。韓式的球風打法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但在今年世錦賽面對世界列強,則是一敗塗地。預賽五場平均輸22分,對比菲律賓場均輸四分,高下力判。韓式球風強調快狠準,球員基本動作扎實投射能力準確,但遇到更高、更壯、更快、更粗野、更強調肢體碰撞的世界級球隊,這一套,已經不管用。更值得思考的是,本次參賽的名單中,韓國兩個90後新世代的長人皆超過205公分,為其歷史之最。為此,韓國把歸化的唯一名額,用在38歲198公分的二號射手金泰鐘,他場均8.8分,完全跟其他國家的歸化球員不在一個檔次。我相信這結果會刺激韓國籃協去思考,下一個歸化球員的體型位置及球風,可以預見的是,應該會朝四五號位的大個子去著手歸化。
我們的國家隊在本屆七月份的亞洲盃,派出新一代的年輕小將,在美籍教練Otis Hughley的調教訓練之下,以大量的美式侵略式防守與快速攻防轉換系統,獲得了第二名的佳績。我想,在準不可能有韓國準的狀態下,以短期杯賽而言,我認為走美式的侵略式防守跟快速攻防的球風,是最新一代缺乏2公尺長人的中華隊可行的方向。再搭配一名6呎11吋210公分的NBA等級洋將鞏固內線,混合美中球風的優點,瞄準明年度的奧運資格賽,我們仍然是大有可為。
但說到底,那個歸化球員會是誰?綜合金錢、球風、配合度等因素,腦海中NBA四百多個球員名單,我還真的想不出哪個值當打之年的球員,願意被歸化,替我們的國家隊效力…。
註1:2012年菲律賓的國名生產毛額GDP,為世界195個國家中,排名137名。來源: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