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NBA,你是否對三分線外兩大步就出手的超遠三分習以為常?!在五年前,這麼出手肯定會被斥責投籃選擇不佳,但現在,超遠三分已成常態,甚至,是戰術設定之一。
為什麼?
因為勝者為王。
Stephen Curry的超遠三分跟勇士隊這三年來小球戰術強調跑動投射拉開空間的成功,徹底顛覆現代籃球的打法,進而成為顯學。
從前教練總是說,越接近籃框出手,進球機率越高。但現在,大個子拉出來外線投三分則是必然。籃球場上對球員位置的界定越來越模糊,四五號大個子球員必續增加跑動跟遠射能力,來適應現代籃球更快的比賽節奏。
那2025年的未來籃球賽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把我想到的一些從賽制規則到訓練模式的想法,分享給大家一下,或許,在日新月異,運動科學發展一日千里的現代,有些會加速發生也不一定!
四分球
很多這方面的討論。離籃筐22呎外算*三分線,那增加一個30呎四分球規則如何?!這不僅會讓更多球員增加投射能力,也會改變比賽的跑動投射空間跟節奏。比賽策略將大幅改變,射手在球隊的重要性會大幅增加,長籃板跟反快攻增多,場均得分也會增高。
十分球
井上雄彥多年前畫的一本漫畫零秒出手裡面就有這個規則。在十呎305公分高的籃框上面再增加一個高很多的籃框,投進一球算十分。因為籃框非常高,很難投進,非必要球隊不會輕易選擇在這裡出手。漫畫裡面的女主角是個瘦弱的日本女生,但因為能夠投進十分球的緣故在關鍵時刻上場救火。
五個姚明一隊?
Ben Simmons 跟 Giannis Antetokounmpo 在這季NBA主打控球前鋒。以往矮個打控衛高個打中鋒的傳統觀念早已改變,越來越多高個子能夠運球跑戰術。那如果有五個姚明身高的球員一同上場比賽呢?不分位置,這五個兩米20的高個不僅有絕佳的傳球視野,能徹底掌握籃下制空權,也可以有絕佳的防守涵蓋範圍(defense coverage)。
運動眼鏡
幾年前曾掀起一股熱潮的google glass的概念可以被移植在籃球場上。當場上球員戴上運動眼鏡上場後,眼鏡鏡片可直接於比賽時分析對位對手的出手習慣動作,各個位置的出手命中率,以及當下體能狀態,來調整攻守策略。
VR模擬戰局
籃球是個機率的運動,越能夠針對性地去模擬對手打法來制定策略,月有可能獲勝。以往的做法是:由教練球探偵測搜集敵情,透過影像的不斷回放,去了解對手打法,並針對其隊形弱點及自身的優勢擬定戰術(game plan),再在場上由球員針對比賽情況去執行。那如果,可以讓球員在練習時透過穿戴VR模擬對戰呢?舉例,假設冠軍賽Russel Westbrook在將遇上LeBron James,在練習時他可以帶上VR設備,讓對位選手顯示出James的打球動作跟習性,來熟悉他的打法。
運動科學的發達跟演進以徹底改變籃球訓練的方式,越來越多以前覺得不可思議的動作在現在被視為理所當然,例如灌籃大賽1997年Kobe Bryant靠一記胯下換手拿到冠軍,拿到今天用,可能在滿分五十分裡連四十五都拿不到。
科技的發展加速於籃球運動的進步,越來越多以前認為不可思議的動作被視為理所當然,越來越多獨角獸的出現挑戰想像的極限。或許,十年後有可能發展成人類對決機器人聯盟也不一定?!未來,想到就覺得興奮!
*NBA三分線距離是23呎9吋,國際籃球是22呎6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