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0年六月15日。2020年還沒過一半。
套句上週五跟好友去日本料理店狂吃海鮮料理的對話 (對!週六新聞就爆出生魚片跟冠狀病毒的新聞…。我們在微信群裡直接面面相覷。) 2020年,很魔幻。
魔幻的很不真實,那些只有在恐怖災難類電影裡你可以想像的情節,活生生地在生活中上演,一幕接著一幕,比奧斯卡最佳影片編劇還會寫。
現實生活中的小丑 The Joker
2019年的奧斯卡年度最佳男主角主演的電影”Joker”。我在台北碩大可容納三百個人座位的IMAX戲院裡,跟其他五個人一起接受兩個小時的感官影音震撼教育。
直接地、露骨地、不留一絲餘地地,接受了小丑有一百多分鐘的赤裸獨白。
本質上就是,劇本中的小丑,可以是大眾心中的英雄。
最後那一幕小丑站在火堆當中接受眾人英雄式的歌頌的畫面,歷歷在目。
現實生活中,僅管身份頭銜相貌不同,我們不停地看到,不同人戴上小丑的面具,成為眾人心中的英雄。

我們都被教育要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但偏偏新聞媒體,喜歡非黑即白的傳播消息,你今天不選白,我就跟你辯個你死我活。
現實中的小丑,是誰呢?
川先生。天字第一號小丑。他的每一個新聞影片畫面跟推特留言,每一次都會讓我腦中浮現 “Why so serious ?!” 這句小丑經典名言。
偏偏他是全世界最該serious的人,卻在這個2020年,遇到歷史罕見的COVID-19 這個讓美國兩百萬人感染、十二萬人死亡、經濟大蕭條、失業率破新高的super serious pandemic,他還是一副why so serious的模樣。
我真的一度懷疑人生,懷疑美國人投票的眼睛,也懷疑他們投票時戴的眼鏡。
另一個極度serious的新聞,是最近炒得很火熱的事件。
一樣地非黑即白,一樣地有一人成為了英雄,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其實這個事件裡,是沒有”英雄”的。

但他的事情值得深思、以及需要一些觀念行為上的改變。
跟小丑電影的寓意一樣,他不該被歌頌讚揚的。
他不是英雄。
传染病
約莫三個月前的三月29日,我看了一部電影,驚為天人。
Contagion – “传染病” 一個2011年上映描述美國因為大規模傳染疾病下,所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這部片某種程度上很詳實地預測了十年後的2020年所發生的大規模疫情感染。
我看完影片後的第一個感想是感到恐懼。
因為它過於真實、貼切,甚至電影中發生的一些場景,都活生生的在生活中上演。
那部片讓我瞭解到要打贏新冠狀病毒這傢伙,還需要 研發疫苗 >>> 臨床動物試驗 >>> 人類實驗 檢測副作用 >>> 成功研發 >>> 大規模製造 >>>疫苗分佈機制 (誰接種, 哪個地區國家醫院地點等等等。

簡單說,會是場馬拉松。
三個月後的今天,在中國,上的疫情控制的還算平穩,直到週末北京發現十七個新案例。
各種第二波爆發聲浪不絕於耳…。
而看看美國的新聞,早已有超過三十多個州數十萬的人在街頭上群聚、抗議人權。
究竟是人權比較重要,還是健康比較重要。
這不是道是非、選擇題,而是條申論題。
只聽到小丑納斯牙裂嘴的抽蓄在角落默默地控制不住狂笑地說…
“Why so serious?!”
你的人生,夠 serious 嗎?

延伸閱讀:美國社會抗疫決策的困境:過度的個人主義,局限的專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