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一轉眼,患有寫字閱讀重度成癮症的我,三個星期沒發網誌了。

西北酒莊之旅的構思在iphone note裡塵封、NBA Lakers新賽季指南在facebook發佈,但工作忙碌的我,就是沒有精力去安安靜靜地乖乖坐在桌前敲鍵盤四五百個字,說說雜感。

終於今晚,一頓臺菜小酒館,回家,Bluetooth室內音響播放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垂直活著,水平留念著…攝氏十八度,伴著微涼晚風與昏暗的客廳黃光,沈澱靜下心來、寫寫字、喝點小酒,自(字)慢。

上海的快,方方面面,今年,天氣轉換特別快。十月中,一陣寒流瞬間由夏入冬,衣櫥內的T-桖都來不及收,羽絨衣棉熬就要拿出來穿。

我是喜歡陽光的人,在西北乾燥的冬陽儘管只有攝氏八度,但皮膚乾燥跟地平線平視的陽光跟景色還是很宜人,景色轉換,在上海有陽光的地方,就是小滋、就是精緻、就是擁擠、就是世界第五大城市三千萬人潮的異中求同、同中變異。

轉眼間在上海待著待著將近五年半,半個老上海的台灣人了?

有個朋友朋友圈的發文讓我深思…。

在城市管理方面你可以永远相信上海。

豪不夸张地说,从个人和公司办事的便捷流畅程度来说,国内应该没有比上海更高效更透明更体系化的城市了吧。我个人经历的所有政府机关的办事人员都很和善,服务人性化效率也非常高,商业环境也非常友好,让人真真切切觉得自己是纳税人而不是求人办事的人。

从疫情管控来说,在很多城市懒政一刀切的政策下,上海显得更包容更人性更自信。我相信上海承接的世界各地的人流量不会比任何大城市少甚至更多,但截至到目前,上海确实展示出了一切尽在掌握的气场。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永远爱上海。我爱那些五花八门的新奇玩意儿,爱那些千姿百态各有各主张的人儿,爱那些遍地开花随时会给你惊喜的小酒馆儿,爱那种社交距离刚刚好的热络和自由,爱那种懒洋洋的精致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她說。

這是一段讓我反覆咀嚼的文字,我愛上海嗎?我不愛上海嗎?為什麼我住在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人、事、物改變了我什麼?我的價值觀、人生觀、感情觀、家庭觀,跟五年前我來這個城市前有什麼變化呢?

我想最後那一段話簡潔俐落地把我內心抽象的想法,具體而微地給表達出來了。

上海呀上海。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