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有很多種,我發現我最近特別喜歡去接近赤道、充滿陽光、海灘、綠植、藝術、與熱情豐富多元文化的地方。

一個人說走就走的峇里島,四天前就訂了機票,衝了。

在一月去玩烏干達後、今年旅行的目標城市有峇里島跟澳洲:三個熱帶風情的地方。

在台灣養成的島嶼型人格,是在去美國跟中國居住後,才深刻的理解不同地區灌輸給人民不同的觀念。例如大國的沙文主義,以世界為己任、自我中心特別強烈。島嶼型則是適應性強、相對溫和、不直接起衝突一些。

2020-2022在大陸,因為疫情鎖國,去最南邊的海南三亞五次,發現很多東北人移居到三亞,為的,就是炙熱的天氣。在峇里島,司機跟我說特別多俄羅斯人在這定居避寒,同理。

今天在一個貌似阿凡達2裡面梅卡伊納族 (Metkayina) 人居住的 Mari Beach Club 曬太陽,曬一下午,研究了一下這裡的歷史文化。Wikipedia第一個就寫,峇里島將近90%居民 (Balinese) 跟台灣的原住民、以及其他東南亞的一代有關。

然後發現台灣原住民跟廣東、海南、東南亞人有類似的特徵,可能有相似的血緣關係,就覺得很有趣。

這裡的藝術、音樂、建築、設計、食物等都挺厲害。我發現熱帶國家喜歡用特別鮮豔顯眼的顏色來打扮,在非洲烏干達,路上常可以看到穿著美麗花紋洋裝的女生去種田。當地對於衣服的材質跟結構、很講究。發現峇里島也是。在用色、材質、結構等…等等。

獨自旅行的好處是可以跟當地旅人交流:今天在Beach Club 泳池裡跟一對六七十歲白髮但特別hipster的刺青老爺爺聊了起來。澳洲人、在做生意。他女友1970年代讀高中時來過台灣當交換生,半世紀前的記憶,對台灣仍有好印象。聊著聊著,我們聊起了封城、還有一些人生價值觀的選擇等等。他說澳洲是個有趣的地方,有非常開發的城市如雪梨墨爾本、也有很原始的鄉下。很多很有錢的人在鄉下穿著吊嘎、短褲,一點架子都沒有。我開玩笑在亞洲黃種人的世界,喜歡展現身份地位、無時不刻讓人知道你有錢有勢。 當然不是全部、但這一點跟西方已發展的國家差異挺大。

峇里島的駕駛是右駕,跟烏干達一樣,英屬體制。歐洲列強在15世紀之後到世界各地殖民,在這,我看到了些殖民文化的影子。其實上海也有,例如法租界就很多法國人、很多歐式建築、配上海當地人熱愛藝術的特性,讓這城市活的特別藝術、豔麗。

想說的是,因爲國家發展的強弱,加上殖民,讓世界出現很多不同的英屬、法屬等被殖民國家。台灣是屬於日屬。去過這麼多地方,會發現世界各國發展的時間強弱,跟當地人民的產業、性格等,是有跡可循的。

例如在非洲的未開發家、到亞洲的發展中跟開發中國家、以及歐美的已開發國家等等。發展的基礎跟時間順序特別明顯。

期待接下來幾天去看看當地一些國內外設計師的店,來感受、體驗一番。

曬成炭累了,明天騎車出去晃晃!

藍天白雲、心曠神怡。

撲面批過來,那熱帶風情與海。

Mari Beach Club – 沒用GPS,騎車晃晃無意間經過,被神似Avatar 2 Navi 族人海屋造型的建築給吸引。

那個戴藍色皺皺漁夫帽的男紙。下次你在哪個不知名的海灘遇見他,別忘了說hi唷!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