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說好,我不是一個吃貨,比起我身邊一幫做菜很厲害或是已經可以燒菜燒出網站的朋友們,我算是個吃的門外漢。但我這個吃漢食量也挺大的,關於吃,也是有點小心得,今天小小分享一下,我就這五個月在廣州關於吃漢堡這件事所衍伸出來的文化與國情差異分享。
漢堡=速食=垃圾食物?!
我是一個喜歡吃漢堡、沙拉的人,一直以來,除了週末偶而吃點chips我的飲食也還算是非常正常,但來到廣州後,我最常被同事質疑的事情就是:「Grant為什麼要吃”漢堡”這垃圾食物?」「Grant又吃肯德基了!」其實不是我特別喜歡吃這兩個品牌的漢堡,而是我住的天河區這一帶只有這兩個品牌是比較負擔得起又可以常吃的”漢堡”。
中國人跟美國人對於速食跟垃圾食物的認知差異很大,在中國,基本上認為速食=垃圾食物。但在美國,速食是可以很健康的。例如我很愛以前每個星期吃一次的墨西哥卷/沙拉Chipotle,該品牌所採用的食材就是強調非基因改造(GMO-Free = Non-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選用的肉類也是很快樂的有被放在牧場裡正常飼養、有固定放出來跑來跑去、有在活動的豬或其他動物。
此外,關於吃這件事,別說中美差異,可以把日本、韓國等黃皮膚國家給算進去,跟美國的觀念差距也不可謂不大。在美國,很多速食是用”塞”的被放進嘴巴,想想看,三明治、漢堡、Pizza、墨西哥卷這些美國人比較常吃的食物,食材都是被堆疊在一個主食材上,然後被吃的人用手給拿到嘴邊,塞進嘴裡的。因為是用塞的,所以花費在吃的時間比較少,也比較不容易產生吃完午餐後容易打瞌睡的狀況。從吃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理解到美國人對於效率的講究。(或者你可以批評美國人不懂美食才整天吃這些速食)
綜合以上因素,在美國有一大堆的速食食物可以選擇,從漢堡店紅髮溫蒂姑娘的大漢堡Wendy’s、提供免費花生的Five Guys、西岸第一有名的In And Out,到其他國家常見的McDonald’s、KFC 以及Burger King等。常常隨便開車一晃,10哩處就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好吃漢堡店。
再來我想關於”養生”這件事的觀念,在黃種人的傳統觀念裡,養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非常強調營養的均衡。吃頓飯常常要三菜一飯一湯,吃碗湯麵的湯也要大骨熬過,麵條有各式各種不同的手稈方式。廚師煮的用心,食客也要用心的細嚼慢嚥去品味其中的奧祕,因此常常吃頓飯下來花個30分鐘以上是家常便飯。
此外,我想差異最大的,應該是對於”生食”的接受度,美國人認為生食可以最直接的吸收到食物的營養與精華,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餐廳在販售新鮮的生菜沙拉,在超市的蔬果生菜區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生食,自助區也有沙拉吧。像是有一次我看到我美國室友在啃一整支紅蘿蔔當午餐,我差點沒傻眼,但在他告訴我這樣是最能夠直接獲取食物的養分後,我也加入了啃蘿蔔的一族。
而在亞洲,這則是完全相反,非常強調食物的烹飪以及調味料的使用。關於調味料,拿”醬油”舉個例,美國人是完全不用這玩意兒。我甚至還有次跟一個皮膚黑的亞洲朋友開玩笑,是不是因為他小時候醬油吃太多所以現在才這麼黑。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調味料,是花椒。在中國,比起美國或台灣,對於花椒的使用普遍很多,各種麻辣鍋 、跟辣有關的烹煮方式,常常可以看到這個食材出現。而關於烹飪的使用,煎、煮、蒸、燙等各式各樣的烹煮方式我就不再贅述,但煮出來的呈現方式是湯湯水水的,是一定跑不掉的。
吃這個領域太多可以分享,以後再跟大家分享其他的見聞。
最後,放上Chipotle的形象廣告,看看他們是如何透過強調健康食材的使用來建立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好感度。注意他們連Coldplay的歌曲Scientist都加以改編。
什麼時候來中國開一間Chipotle?! (抱頭吶喊貌)
P.S. 我提到燒菜燒成一個網站的朋友是Eileen,她是個住在加州的台灣女生,可參考看她的作法,簡單好吃。Eileen Fushion Kitchen
Hi Grant- You should also pos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Don’t forget about your loyal blog readers in the USA!
Got cha Abby!! Will 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