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疫情盛行、兴国路上空空荡荡的星期六,法租界整齐划一的街道与三月换季的树木枯枝让道路显得格外冷清。我们三人相约在徐汇的一间老牌泰式fusion,四颗星半的大众点评,舒服的室内装置与绿植,期待一个舒服的谈话。
十七度的凉爽天气、搭配此起彼落的法语、英语、与普通话,让坐在二楼靠一棵大梧桐树下的我们,有种置身在欧洲的错觉。
疫情当前、闲不住在家地堂食,谈论诗与远方,空气中充满了不安、焦虑、与冲突,但却因此而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刻,与比日常更细致的真实。
Continue reading是个疫情盛行、兴国路上空空荡荡的星期六,法租界整齐划一的街道与三月换季的树木枯枝让道路显得格外冷清。我们三人相约在徐汇的一间老牌泰式fusion,四颗星半的大众点评,舒服的室内装置与绿植,期待一个舒服的谈话。
十七度的凉爽天气、搭配此起彼落的法语、英语、与普通话,让坐在二楼靠一棵大梧桐树下的我们,有种置身在欧洲的错觉。
疫情当前、闲不住在家地堂食,谈论诗与远方,空气中充满了不安、焦虑、与冲突,但却因此而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刻,与比日常更细致的真实。
Continue reading三月十一日,上海市区街上的人潮蜂拥而至,跟手机屏幕里微信群险峻的疫情形成强烈对比。
大规模的小区疫情群起爆发,时隔25个月后武汉疫情爆发的今天,上海迎来中国全国防疫的再一次最大挑战。
周五的傍晚,路过封锁的门店、小区。看见一个接一个的白衣人。有种活在疫情灾难片里面的错觉。
魔幻的很不真实。
捏一捏脸颊,我,还活着呀!
Continue reading2021年十二月的上海,在這週末鄰近我住家不到五百米的小區跟街道被封之後(幾位熟識的朋友歷經48小時隔離),顯得依舊魔幻。疫情發生至今將近兩年,昨天下午在朋友車上,他說這兩年sucks,沒有business & personal travel,生活stuck,少了些熱情、提不起勁。
Continue reading十月底,一轉眼,患有寫字閱讀重度成癮症的我,三個星期沒發網誌了。
西北酒莊之旅的構思在iphone note裡塵封、NBA Lakers新賽季指南在facebook發佈,但工作忙碌的我,就是沒有精力去安安靜靜地乖乖坐在桌前敲鍵盤四五百個字,說說雜感。
終於今晚,一頓臺菜小酒館,回家,Bluetooth室內音響播放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垂直活著,水平留念著…攝氏十八度,伴著微涼晚風與昏暗的客廳黃光,沈澱靜下心來、寫寫字、喝點小酒,自(字)慢。
Continue reading村上春樹說,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出發的理由。睽違90天後的海南日月灣之旅,短短三天,經歷旅伴家裡出事不克前往,被狗咬醫生說不能下水,計劃趕不上變化…轉念,卻讓我在陌生的海邊村里山上,領悟到一輩子深刻的道理。
九月二日,攝氏三十二度空氣濕度百分之七十的日月灣,光是呼吸著,眺望著風景,聽海浪拍打聲,都會覺得自己似乎稍微比較像大人一些…。
Continue reading轉眼間,八月底,2021年已過了三分之二。以Project Management的角度,2021今年年初立了十個項目,完成了五個,一個已經無法完成,四個還有機會…。
Continue reading長越大,越了解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灰色地帶。
人生,計畫,很多時候,也趕不上變化。
最近身邊的幾個朋友不約而同的去挑戰與追尋他們的理想,看在眼裡,好多感觸,想分享他們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2012-14年讀美國馬里蘭MBA時我跟我的美國與日本室友曾約定過,六年過後的2020夏天,我們要一起相聚東京,體驗奧運,暢談人生。
六年前,我們三人分別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美國室友Grayson Ross是大學三年級的美國engineer主修兼樂團bass手,德國血統、馬里蘭長大的21歲小伙子。 Jimpei Harada我的日本室友,是34歲的東京本地人,在日本銀行工作過十年,玩過樂團,聰明低調,煮昆布鍋超好吃,沒事會一個人在東京近郊騎腳踏車閒晃。而我呢,台北人,29歲熱情熱血喜歡打籃球,連續兩年在學校打了一堆籃球比賽,整天參加商業創新競賽跟roadtrip。
那時的我們覺得,2020年夏天,經過MBA跟大學畢業之後的六年人生歷練,再相聚,我們會用全新的視野跟身份來交流。
男子漢之間的約定,想起來就很有趣。
但沒想到,新冠狀病毒改變了這一切…。
上圖左二是室友Jimpei、右二是Grayson、右一是法國室友Antonie。
Continue reading隨著年紀增長跟手機數不清社群媒體的訊息轟炸,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守在電視機前一小時看完一整集節目。
而扎扎實實地守在電視前面follow奇葩說第七季,是我這個農曆年留守在上海的一大收穫吧!
Continue reading一轉眼,2021年的第一個月即將過去。新年:美國新正副總統就位、上海病毒區域爆發、疫苗施打有效無效熱議、東京奧運探討延期到明年。
對2021年有著很多期許,但似乎跟2020年相似,依舊充滿著濃濃的不確定性。
從商業角度的演進來看,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最近細讀著前阿里巴巴前集團副總裁Porter Erisman (第一個美國員工)寫的”全球電商進化史 – 新零售浪潮中,被裹狹還是崛起?” 這本書把過去兩百年來人類的零售商業模式,從中西都市化的演進,到歷史文化、城市發展、經濟與國家民情等,有一個全方位的解析。所謂消費者行為,都跟上述息息相關,這本書堪稱我近期看到最全面、最淺顯易懂的零售商業書籍,大推。
Continue reading